首页 > 智库 > 绿色
分享到
加速气候韧性基础设施建设
友绿• 11月19日   来源:世界资源研究所(WRI)   983
碳中和
报告简介
|
阅读报告

2021年11月8日,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发布报告《加速中国气候韧性基础设施建设》,系统评估了中国基础设施面临的典型气候风险以及相关气候韧性基础设施投资可带来的经济收益,并探索了气候韧性基础设施创新的融资方案和机制。

《加速气候韧性基础设施建设》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选取典型案例,聚焦分析中国基础设施面临的三种气候风险以及相应的气候韧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系统地评估了韧性投入可能带来的效益,并探索气候韧性基础设施创新的融资方案和机制,以期对中国《适应战略2035》的编纂工作有所贡献,支持并推动“十四五”期间政府部门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工作,同时,为未来政策制定者及相关研究者进一步完善适应工作提供分析基础与可行性建议。

加快投资建设气候韧性基础设施一举三利

《报告》研究表明,提前投入气候适应收益丰厚,主要包括规避未来损失、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等三重红利。2019年全球气候适应委员会发布的旗舰报告显示,在2020-2030年间,气候适应需要1.8万亿美元的投资,但可带来价值7.1万亿美元的净收益[8]。通过对宁夏、武汉、深圳三个案例中典型气候风险的系统分析,我们研究发现,在气候韧性基础设施项目上每投资1元,未来30年共计可产生2~20元的收益(见图1)。其中,宁夏节水灌溉项目和武汉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效益主要来源于经济效益,而深圳韧性海岸线项目的效益主要来源于避免未来损失。

当前是加大气候韧性基建投资力度的重要节点,发展气候韧性基建面临多重机遇。一方面,为应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对经济的影响,中国从2021年开始落实各项经济刺激计划,正式启动2020年初提出的以新基建为导向的发展目标,这将成为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另一方面,“十四五” 规划明确指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重心将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实现更具韧性、更低碳的发展目标,最近更新的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也再次明确了中国更快、更好达成“3060”气候目标的决心。可见,气候韧性基建投契机已成,中国大有可为。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扫描识别二维码下载

“友绿”APP

研报、课程、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订阅“友绿网”公众号

iGreen114

友绿原创资讯,欢迎分享投稿

相关研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