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绿色
分享到
谁将成为全国碳交易中心
友绿• 09月12日   来源:   1458
目前中国有7家碳排放权交易所,分别是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碳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所、重庆碳排放权交易所。哪家会成为国家碳交易中心呢?

近日,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在2014年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上透露,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计划于2016年试运行,配额由国家统一分配,局部省市先入场,未入场省市仍须完成分配的总量目标。而另外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确定国家交易所,考量的重要因素将是地理位置和服务质量或效率。

记者获悉,目前中国有7家碳排放权交易所,分别是北京环境交易所(下称:北京碳交所)、天津碳排放权交易所(下称:天津碳交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下称:上海碳交所)、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下称:深圳碳交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下称:广州碳交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所(下称:湖北碳交所)、重庆碳排放权交易所(下称:重庆碳交所)。最早成立的是上海碳交所、北京碳交所、天津碳交所三家,均成立于2008年。那这7家碳交所哪家会成为国家碳交易中心呢?

表一:最早成立的三家碳排放交易所的注册信息

上海充分发挥经济窗口的优势

作为最早成立的上海碳交所,在去年12月14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与宝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香港金融学院在香港共同举办"沪港低碳金融创新和合作论坛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香港分所挂牌仪式"。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香港分所的建立,旨在为国际投资者了解大陆碳交易市场提供窗口和平台。在今年6月底,上海市191家试点企业全部完成2013年度碳配额的清缴,履约率达100%,至此,上海成为国内第一个完成碳交易履约工作的试点。

北京首都优势明显

北京碳交所,充分发挥首都优势,大力推进抵消市场建设,是北京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一大亮点。北京碳交所负责人向本站记者表示,碳市场虽然以碳排放配额为主要交易产品,但抵消机制的应用同样重要。用于抵消的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必须经过国家发改委的核准和签发。北京作为首都,在抵消市场建设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开市当天,北京碳交所就促成了中国首笔CCER交易,16元/吨的价格成为市场标杆。此外,北京碳交所自主研发的"熊猫标准"竹子造林方法学已完成CCER方法学备案,为农林领域的碳汇资源开发辟出新径。下一步,该交易所将在碳抵消、碳披露以及碳中和领域继续发力,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CCER交易中心市场。与此同时,该交易平台还调动环首都经济圈的积极性,联合探索跨区域交易。据介绍,在去年的北京碳市场开市仪式上,京津冀晋蒙鲁六省区市发改委签订了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合作研究协议。今年年初,北京环境交易所就联合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15个省市16家环境交易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环境交易机构合作联盟",为推动建设全国性碳交易市场交流信息、探索经验。

天津创新能源碳交易模式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已成功组织开发大庆油田、宁夏石化和辽阳石化等一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成功推出保证保险、融资租赁、信托计划、绿色信贷、收益买断、节能项目保理等六种融资模式。目前正在推进51个投资总额近35亿元的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项目。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成立三年来,已逐步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能源市场发展道路,积极推动了我国碳交易市场、主要污染物市场、建筑能效市场建设,除此,业务范围还涵盖低碳产业链上的清洁发展机制、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以及低碳规划咨询服务业务,主要目的在于积累碳市场资源,为碳市场的建设打好基础。

后起之秀后发制人

作为2010年以后成立的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所和重庆碳排放权交易所,虽成立较晚但后发优势明显。

深圳对接港澳 辐射东南亚

深圳并不是国内最早推出排放权交易所的城市,但深圳推出排放权交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总裁、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董事长常进勇表示,力争将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打造成国际性碳交所平台,他认为深圳已具备四大优势,首先市政府高度重视,迫切希望通过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促进深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其次,深圳拥有别处无可比拟的众多民间富裕资本及全国1/3以上的创投机构和各类基金。第三,深圳联交所为排放权交易所提供了高效运作平台。深圳联交所在交易制度建设、技术保障、网络平台等方面将有助于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规范、高效、专业化运作。第四,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将充分利用紧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加强与香港的合作,以深港为核心,辐射华南地区乃至整个东南亚,为企业及投资者提供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排放权交易机制,启动初级市场定价主导权。据常进勇介绍,目前,交易所已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共同开展深港合作模式的探索,初步建立了"深港低碳联合行动计划"。

广州配额交易量优势凸显

广州碳排放交易所是全国首家以"碳排放权"命名的交易机构,昨日,南都记者从广州碳交所获悉,自去年12月启动总量控制下的配额交易以来,在一级市场上,截至今年5月27日,广州碳交所受广东省发改委委托举行了四次碳配额有偿发放,累计交易量为976.0469万吨,成交金额5.8563亿元。广州碳交所总裁靳国良表示,目前广州碳交所配额交易量已经达到全国碳交易现货市场第一,全球第二位的地位,遥遥领先全国其他碳交易市场。不过,本站记者注意到,相比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目前规模仍相对较小。今年上半年,累计成交为12.6192万吨,成交金额仅759.4812万元。另外记者获悉,广州碳交易所以每吨62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卖2万吨碳配额,开创了中国以拍卖方式进行碳交易的先例。

重庆迈出坚实一步,做好西部大文章

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老工业基地,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励企业主动减排,促进完全节能降碳目标任务,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在开盘当天不到半个小时,就有16笔交易完成,成交145,000吨碳排放权,开盘价为每吨30-31.5元人民币。卖方包括重庆钢铁集团、数家当地电企及化学公司。

武汉地域优势明显

武汉不仅同享国际和国内庞大的碳减排市场、国内外的碳交易经验和我国的减排政策,更具有"两型社会"的国家定位所带来的政策,连接南北、承东起西、九省通衢的区位和我国中部支点的优势,以及老工业基地、水利大省、丰富的生物质利用等减排项目多的条件,表明武汉创建国家碳交易所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同时更需要人为地创造新优势,制造新机会。

总而言之,7个试点现已有了各自比较完备的交易体系,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工作进度,还有1-2年的发展期,在这期间试点还将在机制创新,以及在公开、透明等方面继续探索,为全国统一碳市建设提供经验。

来源:中国低碳网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扫描识别二维码下载

“友绿”APP

研报、课程、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订阅“友绿网”公众号

iGreen114

友绿原创资讯,欢迎分享投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