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智慧
分享到
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生态
友绿• 10月15日   来源:友绿网公众号   810

纽约市正在寻址重建人工智能中心,该中心可以使该市跃升至新兴部门的最前沿。对于纽约市而言,这是一小步,对于美国而言,这是一大飞跃。

关于概念界定,科学界对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达成的共识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从而让机器来模拟,使其拥有学习能力,甚至能够像人类一样去思考、工作。

“人工智能具有解决社会一些最大挑战的潜力。同时,这项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引发了有关其开发和实施方式的重要问题。” NYCEDC(纽约市经济发展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ames Patchett说。“随着我们继续看到该领域创纪录的投资和增长水平,至关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建立结构和工具以确保该领域负责任地进行创新。纽约市AI中心就是这样做的。促进协作并集中精力创建解决方案,以确保在使用这些变革性技术的过程中建立信任。”

由纽约市经济发展公司(NYCEDC)负责的专门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和教育的新中心,“将召集纽约市初创企业、大公司、政府、社区和学术界的领导人参加一系列计划,这些计划将建立道德规范并建立对这种新兴技术的信任”。因为该公司认为道德操守将是这个领域的任何研究或教育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AI本身就是与个人和消费者隐私有关,以及防止与年龄、种族和性别相关的偏见的产生。

纽约市已承诺投资700万美元用于开发AI技术,这项创新技术正在帮助将该市的技术产业推向新的高度。2018年纽约市有近12,000个与AI相关职位的职位发布,比2013年增长678%。

美国为确保AI和全球经济转型给美国的雇主和工人带来竞争力,由参议院提出了一项两党法案——《人工智能倡议法案》,旨在通过制定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并向新的AI研究中心投资22亿美元。《人工智能倡议法案》类似于过去四年中几乎所有其他全球经济强国(包括中国、日本、德国)发起的国家人工智能倡议。

中国方面,2017年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关键之年。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10月的十九大报告,都将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发展内容明确提出,这意味着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随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规划的推出更是让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截至2019年2月28日,《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19)》中共检测到745家人工智能企业,仅次于排名第一的美国。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和浙江省。全球最值得关注的100家人工智能企业中我国有27家,其中,腾讯、阿里云、百度、科大讯飞等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也成为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领头羊。报告显示,中国是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量达到13万余件。中国、美国、日本三国相关专利累计占比超过全球80%。美国在基础层拥有专利控制力,技术层则呈现中美双寡头竞争格局,应用层中国专利占比领先。

尽管我国在一些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尤其是核心算法方面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但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第一,美国的AI企业数量遥遥领先全球。截止到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到2542家,其中美国拥有 1078家,占据42%;中国其次,拥有592家,占据23%。

第二,美国全产业布局,而中国只在局部有所突破。美国AI产业布局全面领先,在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尤其是在算法、芯片和数据等产业核心领域,积累了强大的技术创新优势,各层级企业数量全面领先中国。

第三,从人才队伍来看,美国梯队完整,中国参差不齐。美国基础层人才数量是中国的13.8倍。美国团队人数在处理器/芯片,机器学习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无人机4大热点领域全面压制中国。美国半数以上的数据科学家拥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而在中国,超过40%的数据科学家工作经验尚不足5年。还有,在中国只有不到30所大学的研究实验室专注于人工智能,远远无法满足人工智能企业的用人需求。此外,中国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大多集中于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等领域,其他领域的人才相对匮乏。

第四,在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方面,美国也更为完善和活跃,创业公司数量远超中国。而且由研究机构、大学及私营企业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庞大、创新且多元。

专家建议,中国应建设开放共享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平台,重视和加强人工智能前瞻性基础研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深化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应用、市场准入等方面建立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来支撑智能化发展,并积极引进培养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扫描识别二维码下载

“友绿”APP

研报、课程、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订阅“友绿网”公众号

iGreen114

友绿原创资讯,欢迎分享投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