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绿色
分享到
2020年绿色节能建筑十大支撑产业发展趋势
友绿• 01月06日   来源:友绿网公众号   845
被动式建筑 绿色建筑 超低能耗 零能耗

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依赖新材料(建材的历史与未来)、新能源、新设备和新工艺(六大建筑技术新趋势)的发展。同时,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带动了一大批节能环保相关联的产品与服务的发展,据专家估计,到2020 年,绿色建筑所带动的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中国房地产企业绿色开发竞争力年度研究涉及到绿色地产关联产业的方方面面,既涉及到门窗行业、空调行业等与地产开发密切相关的传统产业,也涉及到太阳能光热、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在绿色建筑的发展下带动起来的关联产业,我们将这些直接受益于绿色建筑、建筑节能相关政策和实践,甚至从无到有的行业归为绿色地产产业链的一个关键环节。

 


本文内容摘选重编于2019年度《国绿色地产年度研究报告》,对绿色节能建筑的十大支撑产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情况进行了简要地梳理,并提出了其发展趋势,供市场决策者参考。

——编者注。

 

 

一、装配式建筑如火如荼

装配式建筑是指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并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三大结构体系。因为具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等特点,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与传统建筑相比,从设计、加工、安装、装修都更加强调标准化、模块化,因此效率更高。相对于传统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具有更加“环保、高效、高质”的特征。

“劳动力紧缺+环保趋严”共同驱动,政策开启装配式建筑万亿市场:近年来,装配式建筑产业在我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人口红利逐步褪去将推动我国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工厂化生产有助于减少劳务支出;另外,我国环保监管不断趋严,推行装配式建筑有助于减少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为了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住建部与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码,目前各省、市、自治区均已发布文件表示在未来10年内发展装配式建筑,并制定了工作目标和政策支持。截止2019年2月,目前31个省份超过120个重点城市发布了装配式建筑文件,发文数量超过240个。

得益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由2015年的7360万平米增长到2018年的2.9亿平米(占新开工比重为13.9%),复合增速达59%。据估计,2019~2021年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预计为3.5亿平米、4.0亿平米和4.4亿平米,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分别可达8000亿元、9200亿元和10000亿元(建筑整体建安工程造价,含非装配式建筑部分)。

产品结构方面,国内装配式建筑构件主要为预制混凝土(PC)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三类构件各具优劣。我国装配式建筑PC结构应用最多,集中应用于水利工程、桥梁等建筑,过去作为试点的保障性住房亦大多使用PC结构,PC结构在三类构架中强度最好、防火/防腐性能最出色。钢结构应用集中于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三类构件中具备工业化程度最高、抗震性能出色、结构灵活得房率最高等优点。木结构环保性能出色但建造成本高,应用最少。

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开始运营和拟筹建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合计19个,其中山东省4个位居第一,河南省2个位居第一,其余13个省份各1个。上述产业园区的投资建设多由行业内相关企业为主体,主要为国内上市公司和外资企业居多。其中,国内上市公司包括:精工钢构、远大住工、鸿路钢构、杭萧钢构等;外资企业包括德国Munitec、阿联酋Amana和奥地利Oberndorfer等。

 

根据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2020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2025年达到30%,2018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比约为14%,则未来近年平均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根据住建部发布的装配式建筑造价参考依据,以2230元/平方米(考虑到技术水平上升和物价提高对价格水平带来的不同影响,假设未来几年造价不变)为基础,以房地产新建建筑面积替代城镇新建建筑面积进行测算,及至2024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0亿元以上。

 

 

二、住宅全装修风雨兼程

在2002年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印发的《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中,政府提出了全装修的概念。全装修住宅是装修一次到位的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是指:房屋交钥匙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

全装修要求住宅内部所有功能空间全部装修一次到位,销售成品房的价格中包含装修费用,并应在商品房预售合同中单独标明装修标准。按照相关规定,住宅装修设计应该在住宅主体施工动工前进行,住宅装修与土建安装必须进行一体化设计。全装修成品房的第一责任人是房地产开发商,无论房屋本身还是装修工程存在质量问题,房地产开发商都应当负责。推行全装修根本目的在于:逐步取消毛坯房,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全装修成品房;同时规范装修市场,促使住宅装修生产从无序走向有序;贯彻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方针,鼓励开发住宅装修新材料新部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效率,缩短工期,保证质量,降低造价。

2017年住建部发布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则明确提出了 2020 年全装修占比达到 30%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国出台全装修政策的省市达到 18个。建材类和硬装家居是精装房标配,配套率在 99%以上。目前,我国精装房渗透率仅为 20%,相比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精装修行业仍处于起步普及阶段,部分家居消费需求由零售端向工程端转移。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颁布涉及精装修/全装修的各类政策累计超过80次,覆盖26个省市,华东、华中颁布政策最频繁。受“限价”政策的影响,全装修(房地产企业称之为“精装修”)质量问题引发了消费者广泛的投诉和纠纷。尽管如此,因全装修的环保特性,国家在推动住宅全装修方面的决心并未动摇。

精装修主要是房地产开发商基于房屋销售而推出的市场营销概念,主要是指装修的档次和规格。精装修房往往与毛坯房(初装修房)和简装修房相对。精装修的概念包含了全装修,全装修是符合国家特定要求的一种精装修。全装修是官方概念,而精装修是房地产开发商基于房屋销售而推出的市场营销概念,主要是指装修的档次和规格,不同房地产开发商依据自己的发展策略及市场定位,形成不同的产品标准和配置,无统一性。目前,国家正在逐步出台并完善全装修相关法律法规。但可以肯定的是,精装修必然是全装修。

 

 

三、智慧产业方兴未艾

智慧停车。“停车难”已经成为中国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中国目前停车缺口率超过50%,而平均空置率也达到了51.3%,存在停车位的严重浪费现象。因此解决停车难,除了增加停车位外,更需提高车位利用率。传统的停车位管理不当,造成停车位空置率现象突出,为提高停车位空置率,兴起了智慧停车管理模式。当前停车资产管理等智慧停车产业正处于上升阶段,市场需求量大。中国停车资产存量规模超过2万亿元。

智能门锁。我国智能门锁的市场占有率较低。截至2019年1月,我国4亿家庭智能锁渗透率仅仅为5%左右,3000万套B端运营的租赁公寓渗透率为10%左右,而欧美家庭智能锁的渗透率35%,日韩为60%。在相对好的华南、华东、西南市场,智能门锁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10%,最好的约6%左右,其它地区基本低于4%,表明当前我国智能门锁虽然发展快,但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智能坐便器。在中国,只有0.1%的家庭使用智能坐便器,智能坐便器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智能马桶市场将达到800亿,巨大的人口基数,仅仅一个点的增长,将释放巨大的市场需求,被业内人士人认为家居行业的一个新风口。

智能家居。我国新建住宅中只有10%左右的项目会安装智能家居系统,同时每套房子的智能家居投资水平在5000元左右,远远低于韩国、日本、新加坡8000美元左右的水平。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3254.7亿元,其中智能家电占比高达86.9%。预计未来三年内市场将保持21.4%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819.3亿元。

目前,智能家居行业主要分为互联网企业、终端厂商、运营商与视频网站四方势力。其中,互联网企业的代表包含BAT、京东、小米、360,主要布局领域为硬件、软件、服务与内容,具体的产品有智能电视、智能盒子、智能路由器、随身WiFi等,盈利模式一般为硬件销售、数据抓取,后向流量运营、打造入口,附加服务等;终端厂商的代表企业为海尔、美的、格力,主要布局领域为硬件,具体产品有智能电视、智能家电等,硬件销售是其主要盈利模式;运营商,即移动、电信、联通,主要布局领域为硬件销售、软件与内容,具体产品包含智能应用、智能路由器等,盈利模式基本上为通过内容带来的服务费;视频网站代表企业有乐视,爱奇艺等,主要布局领域为智能硬件及内容,具体产品一般为智能电视和电视盒子,盈利模式一般为硬件销售与通过内容收取服务费。

家电智能化渗透率逐年提高,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超20%。在2017年2828.0亿元的智能家电市场中,智能冰箱、空调、洗衣机市场规模为831.3亿元,智能影音数码(智能电视、智能音箱等)市场规模为1472.6亿元。考虑到智能电视渗透率的增长空间已经比较有限,而冰空洗等白电产品的智能化渗透率逐年上升,中国智能家电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155.0亿元。

 

 

四、隔热保温材料迭代升级

隔热保温材料是指对热流具有显著阻抗性的材料或材料复合体,具有两个主要特点:1)导热系数一般小于0.174W/(m•k);2)表观密度应小于1000kg/m3。保温隔热材料一方面满足了建筑空间或热工设备的热环境,另一方面也节约了能源。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推动和技术进步等一系列利好因素的驱动下,我国隔热保温材料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0年我国隔热保温材料市场规模约250.7亿元,到2016年我国隔热保温材料市场规模达到804.6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21.45%。2016年我国隔热保温材料产量约为632万吨,隔热保温材料表观消费量约为597.3万吨,较上年有较大提高。预计到2022年,我国隔热保温材料市场规模将超过17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前景向好。

我国隔热材料生产企业数量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北、华南等地区,华东区生产企业市场占比最高,达43.0%;其次为华北地区,生产企业市场占比为33.1%;华南地区居于第三,生产企业市场占比达15.5%。

 

 

五、光伏产业凤凰涅槃

自2013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光伏快速崛起,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同时,也一举摆脱了困扰国内光伏产业多年的“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185.59GW,同比增长20%,新增11.4GW。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装机130.58GW,同比增长16%,新增6.82 GW;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55.02 GW,同比增长31%,新增4.58 GW。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中重要成员,在我国未来电力系统中将占有一席之地。国家战略规划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提高到1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将达到20%左右;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将达到60%以上。不过,当前我国太阳能发电在占整个电力系统的发电量并不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太阳能发电只占全国全口径发电量的2.54%。

伴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预计到2025年,光伏当年新增装机发电成本(含税和合理收益率)预计将低于0.3元/kWh,成本优势在后期将愈加明显,到2035年和2050年新增光伏发电成本将降至约0.2元/千瓦时和0.13元/千瓦时。到2050年,光伏已成为中国的第一大电源,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达50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的59%,全年发电量约为6万亿千瓦时,占当年全社会用电量的39%。同时,随着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和储能技术的创新应用,未来用能的模式也将产生巨大的变化,电力的调度与交易会更智能、更能满足不同的用电需求。(出处:《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

 

 

六、光热产业亟需动力

2018年,我国新增太阳能集热系统3543万平方米,市场总保有量继续保持增长,达到4.82亿平方米。平板型太阳能热水系统产品占比继续上升,达到17.6%,但我国真空管型产品仍占主导位置,占比为82.4%。

2018年5月,IMSIA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发布《中国太阳能热利用市场转型研究报》,报告认为城镇及农村供暖将成为主要的太阳能热利用市场。根据对各个太阳能热利用新兴市场的预测,对比2017年与2022年可能的市场结构,两相对照,可得出农村生活热水市场将逐步萎缩,但城镇生活热水依然是太阳能热利用的主要市场,城镇及农村供暖、工农业热利用是太阳能热利用市场新的增长驱动力。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行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迅速增大,城镇居住建筑不再以低层和多层建筑为主,而以高层建筑为主。因此,原有太阳能热水强制安装政策已无法适应城镇居住建筑发展趋势,有必要基于当前我国太阳能热水系统产品、技术、经济性,对高层建筑太阳能热水运用进行政策可行性研究,进一步推动城镇住宅高层建筑太阳能热水发展。

目前济南‘百米强装’经验已经在山东省推广。”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原副主任谭少军说,“到2016年底,据不完全统计,该政策出台以来,济南市共实施高层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项目200余个、3000多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系统产品产值已增长近10亿元,惠及30万住户。

 

七、地源热泵稳中有进

地源热泵是陆地浅层能源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由低品位热能向高品位热能转移的装置。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始对这一技术进行专题研究,并派学者前往美国、瑞典、德国等地学习考察。1995年,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试点应用地源热泵技术进行工民用建筑的冬季供暖、夏季供冷。21世纪以来,地源热泵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中国地源热泵产业也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到2017年底,我国地源热泵装机容量达2万兆瓦,年利用浅层地热能折合1900多万吨标准煤,实现供暖(制冷)建筑面积超过5亿平方米。

我国目前地源热泵的从业企业已从最初的寥寥数家增加到数千家,应用地域已从北京、沈阳等试点城市扩大到天津、河北、辽宁、江苏、上海等众多地区或城市。

 


八、空气源热泵遭遇天花板

空气源热泵利用空气中的热量作为低温热源,经过传统空调器中的冷凝器或蒸发器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循环系统,提取或释放热能,利用机组循环系统将能量转移到建筑物内,满足用户对生活热水、地暖或空调等需求。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设备,具有运行成本低、性能稳定、适用范围广等突出特点。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鼓励空气源热泵的应用,新建建筑要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光伏建筑一体化和热电冷三联供等技术和装备。《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提出要围绕推动能源革命总体工作部署,突破一批能源清洁低碳和安全高效发展的关键技术装备并开展示范应用。一系列政策的颁布与落实,从需求与生产制造两端为空气源热泵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8年,受政策刺激下降的影响,我国空气源热泵供热产业规模有所缩减。自2016年开始,以北京为代表的多个北方省份陆续推出煤改清洁能源政策,热泵采暖机组开始爆发式增长,带动了空气源热泵市场在2016至2017年的高速发展。2018年,寄予厚望的煤改电市场表现远远不及预期,热泵采暖发展受阻,同时热泵热水器市场在房地产低迷以及燃气热水类产品的竞争情况下也逐步放缓,空气源热泵市场出现了明显下滑。2018年空气源热泵全年总销额约170.6亿元,同比下滑7.8%。

 

九、建筑涂料稳步增长

建筑涂料一般用于建筑物的内墙、外墙、顶棚和地面,具有装饰、保护、保温隔热或防火防霉等功能。根据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涂料行业“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全行业经济总量保持稳步增长,总产值年均增长底线6.5%左右。到 2020 年,涂料行业总产值预计增长到 5,600 亿左右;产量按年均5%增长计算,到 2020 年,涂料行业总产量预计增长到 2,200万左右。”未来我国建筑涂料仍存在较大市场空间,发展极具潜力,尤其是功能化细分后,环保、保温、隔音、防霉等产品成为市场的新亮点。

国内建筑涂料行业持续多年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房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总体而言,虽然近年房地产行业景气度下降,但受益于国家保障房建设与棚改区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建材市场需求仍然会保持一个平稳增长的总体态势。

 

 

十、遮阳产业潜力巨大

建筑遮阳,指在建筑物上安置具有遮挡或调节进入户内太阳光功能的遮阳设施。建筑遮阳作为控制太阳光合理利用的有效措施之一,可以有效的调控入射室内的太阳辐射强度,改善室内光环境,对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基本国策的深入,建筑遮阳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行业。

建筑遮阳作为建筑节能产品,在欧美发达国家相当普及。由于国外对节能及舒适度要求较高,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推广和强制执行,外遮阳系统已成为欧美国家建筑必备产品。目前,欧洲超过80%的建筑均采用了遮阳,而我国采用遮阳的建筑仅约5%,如果到2020年我国的建筑物有一半采用室外遮阳,每年可节省1亿吨标准煤以上,为全国耗能总量的4%以上。《欧盟25国遮阳系统节能及二氧化碳减排》报告显示,欧盟25国拥有人口4.53亿、住房面积242.6亿平方米,其中一半采用遮阳措施,每年能够减少制冷能耗3100万吨油当量,减少采暖能耗1200万吨油当量。

2018年,建筑遮阳行业总产能约43.2亿平方米,总产量42.9亿平方米。其中布艺窗帘产量约35.5亿平方米;功能性遮阳产品产量约7.02亿平方米;外遮阳卷帘窗、遮阳一体化窗、外遮阳百叶、内遮阳百叶、机翼百叶、建筑用遮阳蓬等产品产量约820万平方米。

截至2018年底,全国建筑遮阳企业有13,000余家,功能性建筑遮阳企业约3,000余家,行业总销售额约达5,693.2亿元。预计至2020年,行业总销售额约6,373亿元,出口额约200亿元。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扫描识别二维码下载

“友绿”APP

研报、课程、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订阅“友绿网”公众号

iGreen114

友绿原创资讯,欢迎分享投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