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绿色
分享到
中国绿色债券市场2019年度分析简报
小柠檬• 07月01日   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7319
金融 绿色建筑

2019年,我国境内外绿色债券年发行量超过3600亿元,四年来累计发行量突破1.1万亿。在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的同时,2019年中国绿债市场参与主体更为多样、覆盖范围更为广泛、创新能动更为有力、国际实践更为丰富。本文对2019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政策演进以及境内外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为绿色债券进一步支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一、2019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趋势分析

绿色债券作为政策体系最健全、市场实践最丰富、发行规模最庞大的绿色金融产品之一,其发展进程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方略、绿色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债券市场的整体情况、相关政策的传导效果息息相关。2019年,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为绿色金融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提供了充足空间,多项配套政策的联合发力为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高质量发展成为主线,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为绿色金融创造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贸易摩擦前景尚未明朗、房地产及传统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受限的当下,中国经济在日益复杂的内外环境中面临更大的挑战。2019年我国GDP前三季度平均增速6.2%,在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关键窗口期,供给侧改革的落实为平衡短期任务与长期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推行逆周期安排,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引导人口由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过渡。绿色金融作为天然具备逆周期调节属性的金融工具,在供给侧改革深化落实的进程中迎来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契机。此外,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整体推进也为绿色金融提供了多层次应用场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十分关键。绿色金融具备将污染治理端口前移、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配置功能,应当在生态文明整体进程中发挥更好作用。

绿债相关监管政策出台更加精准。自2015年末,我国启动贴标绿色债券市场以来,金融监管部门通过标准设定、专项监管出台,交易场所通过发行审核的窗口指导等方式,对于我国的绿色债券相关政策进行了多维度的完善。2019年,在前序政策的基础上,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对于绿色债券相关政策作出了更加适时、适度、精准的制度化安排,并已经刺激产生了有关市场实践。2019年5月,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通知》,随后在中国绿金委年会中,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要深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发行绿色市政债。此后,江西、甘肃实现了绿色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创新。两次专项债券的发行,分别处于首批地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验收和新增地方绿色金改区的窗口期,体现了赣、甘两地地方政府依循政策指引,适时进行产品创新引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有效实践举措。与此同时,气候相关风险对于我国当前金融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2019年12月,陈雨露在“2019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中强调,气候变化因其“长期性、结构性、全局性”的特征,已成为导致经济和金融体系结构性变化的重大因素之一,标志着金融监管部门在考虑有关绿色金融决策中,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实现制度化安排的进度正在加速进行。可以预期未来在绿色债券市场,从基础设施构建到监管规则、标准设定以及产品实践,考虑应对气候变化因素的融资金融工具将得到进一步重视。此外,在流动性分层和以中小商业银行债务问题较为明显的情况下,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适时提出了发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出表融资的一项选择,也体现了绿债相关政策精准出台的趋势。

绿债发行占整体债券市场发行比例上升,信用债仍为发行主要产品。2019年,人民银行三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小幅度、高频率”的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债券市场发行利率整体下行,为绿色债券市场发行量创历年之最奠定了基础。从整体发行情况来看,2019年我国债券市场发行债券4.37万只,总发行量达45.18万亿元,相比于2018年的43.84万亿实现了稳步增长。绿色债券受益于债券市场发展环境,贴标绿债发行量占债券市场总量的比重由2018年的0.47%上升至2019年的0.54%,但总体占比仍然较低。从当前绿色债券的发行结构来看,信用债仍为绿债发行的主要债种,利率债的发行比例仍然较低。在2019年陆续出台的关于绿色市政债的相关政策引导下,未来以利率债发力提升绿债整体发行量前景可期。

绿色债券市场也面临流动性分层问题,绿色金融债发行占比降低。从企业性质来看,长期以来,国企民企的身份歧视问题形成了广泛的流动性分层,造成了我国实体经济流动性的结构化矛盾。伴随着2019年5月末包商银行重大风险事件等外部因素,导致中小银行融资受限,也造成了绿色金融债占绿债整体发行比例减少的情况产生。数据显示,绿色金融债的发行规模占比从2018年的62.36%下降到2019年的33.9%。2019年12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鼓励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出表产品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缓解当前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发行的掣肘,盘活当前的绿色信贷存量资产起到了积极的政策引导和刺激作用。

二、2019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专项分析

历经4年来的高速发展,截至2019年末,我国境内外累计发行绿色债券(含资产证券化)545只,发行总规模已突破1.1万亿元。2019年,我国境内外贴标绿色债券发行总规模创历史新高,总计发行218只绿色债券或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总规模达3609.73亿元,同比增幅达34.4%。其中,境内市场发行贴标绿债165只,发行规模达2458.63亿元;发行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绿色ABS、绿色ABN)32单,募资资金392.03亿元;中资主体在包括港澳在内的国际债券市场发行绿色债券21只,发行规模约合人民币763.07亿元。此外,2019年我国发行非贴标绿色债券492只,发行规模达1.63万亿,其中5582.56亿元投向各类绿色项目。

图 1  2016-2019年中国境内外绿色债券(含资产证券化)发行情况

(一) 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市场概况

贴标绿债市场是我国政策制定最完善、参与主体最广泛、相关实践最丰富的绿债市场,自2016年1月启动以来,我国已累计发行贴标绿债428只,总发行规模已达8409.87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绿色债券的大国。从市场实践情况来看,2019年我国贴标绿色债券发行主体更为丰富,债券品种多有创新,募集资金投向分布更加广泛,呈现了多方面的亮点。

1.发行总量与规模创历年之最

从发行总量来看,相比于其他年份,2019年我国贴标绿债的整体发行量实现了跃升,发行数量同比增长48.6%,发行规模增长18.9%,增幅再创新高。

图 2  2016-2019年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发行情况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从各月发行情况来看,2019年4月发行绿色债券规模最大,达463.1亿元;12月发行债券数量最多,达23只。5月和10月发行量最小,单月发行规模均不超过百亿元。

图 3  2019年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发行月度分布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2. 实体企业发行占比上升,贴标绿债实现多元化创新

我国绿色债券按照发行主体,可大体分为由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发行的绿色金融债,由非金融企业发行的绿色公司债、绿色企业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由地方政府发行的绿色市政债券等。从2019年发行情况来看,金融债仍然是发行规模最大的品种,但其发行规模同比下降35%,占绿债市场比重从2018年的62.36%下降到33.90%;公司债发行规模同比上升111%,占市场比重由2018年的18.21%上升至32.32%;企业债发行规模相比于2018年的213.7亿元也增长了124.4%。由此可见,实体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积极性不断攀升,绿债市场的主力军逐步由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转移。

表 1  2019年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品种分布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2019年我国在绿色债券的品种创新上取得了诸多进展,国家开发银行2019年第一期绿色金融债券采取柜台发行方式面向公众发售,对于提升投资者绿色意识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南京浦口康居建设集团在2018年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基础上于2019年度再次发行了社会效应债券,募集资金用于保障房建设;三峡集团发行了我国首单绿色可交换公司债券;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发行了玉磨铁路及蔬菜园项目公司债券,丰富了项目收益债券与绿色债券相结合的应用场景。

3.募集资金投向覆盖广泛,金融债与非金融债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较于一般债券,绿色债券对于募集资金的使用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我国采取多层次发行规定,对于发行量最大的绿色金融债以及在银行间协会发行的绿色债务融资工具,要求100%募集资金投向为绿色;公司债至少70%;企业债至少50%。从整体来看,2019年我国发行贴标绿债募集的2458.63亿元资金中,有2131.01亿元实际投向了符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以下简称《目录》)规定的项目,占比高达86.67%。

《目录》将符合绿色债券投向规定的项目分为六大类、三十一个小类。从一级分类的投向来看,2131.01亿元绿色资金中,以绿色金融债为主的部分债券投向了多个领域,在单一投向中,清洁交通领域发行绿债比例最高,达385.3亿元;清洁能源次之,发行规模347.23亿元;用于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债券发行较少,占比均低于10%。

图 4  2019年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向分布(按照《目录》一级分类)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在一级分类的基础上,对于绿色债券资金投资于具体项目,即二级分类的情况进一步分析不难看出,绿色债券支持项目领域较为广泛,不同项目间的差别较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与实体企业不同,绿色金融债能够较好的反映金融机构投资于各类绿色产业的情况,本文将绿色金融债与其它绿债加以区分,分别反映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在绿色债券产业投向上的分布情况。金融债发行人会在发行前准备足额的、涉及多个领域的绿色项目库,在发行后逐笔投入,并每季度发布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公示已经投资的项目分类以及未投资余额的保管情况。2019年发行的833.5亿元全部用于绿色项目,截至2019年末,534.08亿元尚未投资(其中250.5亿元于四季度发行,未到第一次募集资金披露期),已发生实际投资的299.42亿元按照项目分类如下图所示。在31个二级分类项目中,绿色金融债实际参与了26类项目的投资,其中以城市污水处理、固废处理为主的污染防治项目投资最多,总计投资72.41亿元;以地铁建设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位列第二,投资额40.55亿元。

图 5  2019年中国境内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投向分布(按照《目录二级分类》)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相比之下,非金融债券的募集资金投向具有明显不同。2019年,公司债、企业债、债务融资工具等非金融机构发行的绿色债券总计1625.13亿元,其中1303.42亿元投向绿色领域,占比80.2%。而在所有投向绿色产业的资金中,投向水力发电的资金达301.7亿元,占比最高达23.15%;其次是城市轨道交通,占比19.4%;工业节能与污染防治使用金额均接近百亿元。

图 6  2019年中国境内绿色非金融债券募集资金投向分布(按照《目录二级分类》)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4. 多省参与绿色债券发行,改革创新试验区表现突出

除特别行政区外,2019年我国31个省份中有24个发行了绿色债券,均非首次发行。其中,北京市发行22只共612亿元绿色债券,发行数量与规模均为全国之最;广东、山东、江苏、福建四省发行规模均超过200亿元;浙江省发行22只、171亿元绿色债券,发行数量与北京持平。

图 7  2019年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值得一提的是,六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19年均发行了绿色债券,其中以广东及浙江两省发行量最大,发行规模分别为254亿元、171.7亿元。各试验区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在支持当地绿色产业发展、为其它省市形成示范效应的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创新能动作用。在绿色债券产品创新上不断发力,江西、甘肃两省先后发行了绿色市政债券,通过将绿色债券与地方政府专项债结合,拓宽了绿债的应用场景,探索了绿债发行的新形式。

5.绿色债券期限不断丰富,评级相对较高

相比于2018年,2019年绿色债券的在期限设计上更为丰富,3年期与5年期绿色债券仍是绿债市场主力,二者合计发行规模占全市场的86.65%。同时,2019年新增了270天的短期融资券、期限为20年的企业债以及期限长达30年的绿色市政债,在发行短期债券缓解企业现金压力、发行长期限债券满足绿色项目长周期建设需求给出了更为合理的创新方案。

从评级情况来看,与2018年相似,AAA级仍为发行数量最多,发行规模最大的种类,但同比有所降低;AA级相比于2018年38.1亿元的发行规模出现大幅增长;此外,未获评级的债券规模由2018年的19亿元增加至近300亿元。

表 2  2019年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评级分布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6.绿色债券指数表现稳健,回报率优于整体水平

债券指数的涨幅对于度量绿色债券的投资价值具有重要参考性,对2019年中国境内贴标绿债的价格走势进行分析,发现中财-国证高等级绿色债券指数全年实现稳步增长,年涨幅为4.74%,略高于同时期中债-综合财富指数4.41%的涨幅。

图 8  2019年中财-国证高等级绿色债券指数与中债-综合财富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Wind数据库

7.金融机构广泛参与绿色债券承销发行,证券业整体表现突出

2019年共计74家金融机构参与全市场绿色债券承销,包括23家银行及51家证券公司,市场积极性可见一斑。根据各承销商在承销团中实际分摊的金额来计算每只债券每家承销上的承销比例,证券行业的整体承销规模和数量高于银行业,其中海通证券以13.1只、171.18亿元的总承销业绩位居全国首位。具体到银行业承销情况来看,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分列银行业绿色债券承销规模前三位;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农业银行分列承销数量前三位。证券业中,海通证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位列绿债承销规模前三位;海通证券、中泰证券、天风证券分列承销数量前三位。

表 3  2019年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承销排名情况(银行业)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表 4  2019年中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承销排名情况(证券业)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8. 绿色金融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认证及信息披露情况良好

我国鼓励绿色债券发行主体披露由独立的专业评估或认证机构出具外部评估意见,同时根据债券品种的不同,对于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规则有不同的要求。其中,金融债券要求每季度向市场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及结余资金专项保管情况;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根据银行间交易商协会要求,应当每半年进行存续期信息披露;公司债应每年披露,企业债未做明确披露要求。

总体来看,绿色金融债及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外部认证和披露要求较为严格。2019年已发行的31只绿色金融债和27只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共58只绿色债券中,共有46只进行了第三方评估认证,占比近80%;在26只债券未到首次披露期的情况下,已有30只债券进行了存续期募集资金投向披露,对于绿色债券的投向分类、结余资金的保管情况进行了专门说明,整体披露质量较高。

(二) 境内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市场概况

早在2014年,兴业银行通过发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我国贴标绿色债券市场尚未启动之时率先开发了绿色ABS产品,为市场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贴标绿色债券市场启动四年之时,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实现了“质”与“量”的多方面提升,为我国绿债市场长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创新活力。

1.发行数量与规模再创新高

2019年,我国发行32单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包括绿色资产证券化以及绿色资产支持票据两种,募集资金392.03亿元,是2018年的2.5倍。在发行数量、募集资金规模、基础资产丰富程度以及产品创新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大幅突破。

图 9  2016-2019年中国境内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情况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2.基础资产来源不断丰富

在总量大幅增加的基础上,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类型也实现了极大丰富,从原有的公共交通客票权、基础设施应收账款、新能源电价补助、污水处理收费权扩展到了汽车贷款、农用光伏发电收益权、绿色建筑信托收益权以及绿色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等多个新兴领域,对于丰富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内涵起到了重要作用。

3.充分发挥品种优势,应用场景更为灵活

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划分为基础资产绿色、募集资金用途绿色、原始权益人主业绿色三种,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发行相关产品的募集资金投向或基础资产有“一端绿”即可,相对灵活的发行方式为市场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具备对企业资信要求相对较低、可实现基础资产与发行人相隔离的结构优势。2019年,通过在贵州国家级贫困县发行绿色公交客票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江苏常州发行农用光伏发电收益权产品等方式,绿色ABS实现了与扶贫、惠农等领域的深度结合,对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创新性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绿色融资需求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三) 非贴标绿色债券市场概况

非贴标绿色债券,与贴标绿色债券相对,指未经过专门的绿色贴标但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符合绿债支持目录规定项目的债券,是绿色债券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贴标债券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绿色债券市场的潜在融资需求以及实际产业投向,对于支撑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1.发行规模有所下降,但仍数倍于贴标品种

2019年我国非贴标绿色债券发行总额达1.63万亿,同比增长1.2%;其中用于绿色产业的资金为5582.56亿元,相比于2018年的6843.02亿元,同比下降18.4%。尽管如此,2019年非贴标绿色债券投资于绿色产业的金额仍是贴标绿债的2.27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 10  2016-2019年中国境内非贴标绿色债券发行情况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2.募集资金投向侧重清洁能源与交通

相比于贴标绿债,非贴标绿债在募集资金投向方面有所不同,募集资金中用于清洁交通领域的规模最高,达1751.48亿元,占比31%;清洁能源领域投资额为1295.32亿元,占比23%;用于节能领域的资金最少,仅99.02亿元,占比不足2%。

图 11  2019年中国境内非贴标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向分布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3.地区分布更为广泛

2019年,大陆31个省份均参与了非贴标绿色债券的发行,地区分布更为广泛。北京仍以1621亿元、66只的发行总量高居榜首;六大试验区中仍以广东省发行最为积极,总计发行48只700亿元的非贴标绿色债券,通过多种方式助力当地绿色发展。

图 12  2019年中国境内非贴标绿色债券地区分布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四) 境外市场绿色债券市场概况

我国自绿色债券市场启动之初,就在充分考虑本国需要的同时秉承大国之担当,通过发行境外绿色债券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支持。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发展需要世界舞台,中资主体在全球市场发行绿色债券,对于我国与全球各国实现绿色协同发展、达成绿色标准互认具有重要作用。

1. 发行规模实现大幅增长

自2015年12月发行新疆金风科技于香港联交所发行中资企业海外市场首单绿色债券以来,我国境外发行绿色债券保持增长态势,上市场所遍及香港、卢森堡、伦敦、新加坡等多个国际交易中心,币种不断丰富,产品创新持续升级。2019年共11个中资主体在全球市场发行了21只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约合人民币763.07亿元,增幅达64.2%,创历年增长之最。

图 13  2016-2019年中国境外绿色债券发行情况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2.发行主体以商业银行为主,覆盖全球主要流通货币

从境外绿色债券的发行情况不难看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仍然占有主导地位。2019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总计在卢森堡交易所、香港联交所等国际交易场所发行了13只约合人民币529.57亿元的绿色债券,占据境外绿债市场整体份额的69%;企业主体发行量相比于2018年有所增加;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特区政府在其“政府绿色债券计划”框架下发行了首单1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从发行币种来看,我国境外发行绿色债券仍以美元、欧元为主,二者合计占总发行量的比重高达82%。

图 14  2019年中国境外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及币种分布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3.创新形式多元,境外绿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2019年我国发行的境外绿色债券在品种创新上呈现了多重亮点,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发行的3.5亿美元绿色债券首次采用了将浮动利息与美国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ecured Overnight Financing Rate)相结合的付息模式;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发行了首单“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债券,为进一步加深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绿色发展上的深度合作创造了机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境外绿债的发行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以及绿色发展做出了贡献。农业发展银行发行了首单“粤港澳大湾区”主题绿色金融债券,随后珠海大横琴投资有限公司发行了粤港澳大湾区首只双币种国际绿色债券,总募集资金约合人民币64.69亿元,为大湾区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金融资源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建议

站在“两个一百年”目标交汇的历史时点上,2020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又是开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在高质量发展日益加强,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绿色金融应当在经济换挡期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绿色债券作为创新性较强的绿色金融产品也应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基于2019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快绿色债券标准统一进程。从现行发行情况来看,绿色企业债发行参照2019年3月发改委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绿色金融债、公司债以及债务融资工具等产品参照《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两个标准之间存在明显差别。目前,人民银行、发改委、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等多部门已启动绿色债券分类标准统一工作,并付出了诸多努力,期待尽早出台明确统一的绿色债券分类标准,使绿色债券发行者与投资者有据可循,通过明确的投向规定为绿色项目和绿色资金有效“贴标”。

第二,提升绿色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调节作用。目前,我国24家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绿色金融执业情况已纳入宏观审慎考核体系,人民银行在2020年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将加快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逐步扩大审慎政策覆盖领域,未来应进一步扩大绿色金融在MPA考核中的比重。此外,人民银行已将绿色资产纳入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和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合格担保品范围,未来应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在绿色资产中的调节作用,盘活绿色信贷,满足绿色债券发行需求。

第三,加强政策激励传导效果。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既需要金融监管政策的支持,也需要财税政策的良性互动以及产业政策前瞻性的逆周期布局。未来应进一步提高激励政策的传导效果和执行力度,匹配更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以“真金白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通过产业政策进行前瞻布局,通过对产业发展的引导更好撬动资本市场发力,为市场主体提供更优质的企业生存环境,让绿色企业享受到更完整的政策福利。

第四,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继续引导绿色金融产品有效创新。当前宽货币、紧信用的趋势下,有效创新对于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的丰富具有重要意义。从市场份额来看,我国已有产品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主,绿色ABS等产品发展实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绿色基金市场实践相对缺乏,绿色保险品种有待丰富,环境权益交易基础设施仍在布局之中,有限的绿色金融产品品种难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在不扩大整体信用风险敞口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引导资本市场创新,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的供给能力和多样性,为实体经济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满足绿色融资及交易需求提供便利。

第五,深化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试点推动区域绿色发展转型。人民银行在2020年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全面提高金融服务与金融管理水平,深化绿色金融区域改革试点。目前,我国六个省份累计成立了九个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从以往实践来看,试验区通过构建自上而下的政策体系,推动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发行,探索建立环境权益市场等多种方式,在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构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以及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等多个方面均处于领先水平,对于带动地方绿色金融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未来应进一步推行区域试点,提高地方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同时扩大绿色金融的覆盖面和执行效果。

第六,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绿色债券认证体系。绿色债券对于募集资金专款专用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信息披露的及时、全面与准确对于更好引导社会资本而言至关重要。从已有实践来看,绿色金融债以及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在相关政策的指引和监管之下,较多地采取了外部评估认证,较好地执行了存续期信息披露制度,信息的透明度整体较高。相比之下,绿色公司债、企业债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披露规范有待进一步加强。未来应进一步规范绿色债券认证市场,强化信息披露制度,为提升绿色债券的整体透明度提供政策保障。

第七,推动ESG相关政策出台,引导企业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理念在企业层面的贯彻与执行对于长期引导经济绿色转型、改善市场主体行为而言十分关键。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和企业在履行环境及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披露,并针对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进一步考核。同时,应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治理水平以及绿色发展意识,使得ESG理念更好参与市场主体决策,为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理念支持。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扫描识别二维码下载

“友绿”APP

研报、课程、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订阅“友绿网”公众号

iGreen114

友绿原创资讯,欢迎分享投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