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低碳
分享到
国际竹藤组织在中国
友绿• 05月02日   来源:环境与生活杂志   2539
 

    在北京东北部的望京地区,有一座别致的黄绿色调建筑,它的外观似乎是竹与藤纵横编织而成的扬帆大船,这就是“国际竹藤大厦”——唯一把总部设在中国的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竹藤组织”总部所在地。如果你留心数一下的话,你会发现,这座大厦的门前一共飘扬着38面各国国旗,标志着它有38个成员国。 

国际竹藤大厦
(资料图片  国际竹藤组织/供图)


    “国际竹藤组织”(INBAR)成立到今年正好15周年,对于一般人来说有点陌生的这个组织,究竟是个怎样的机构?它的存在对中国乃至世界竹藤资源的保护和经济发展又起了哪些作用?带着这些疑问,3月21日,《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来到竹藤大厦,拜访了国际竹藤组织副总干事李智勇博士。


1997年11月7日,国际竹藤组织总部大楼举行奠基仪式。第一排从左至右分别为:孟加拉国驻华公使希马耶特·马丁,国际竹藤组织项目协调官员拉玛,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江泽慧,联合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副总裁吉姆·穆迪,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第一任主席高登·史密斯,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时任中国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时任中国科技部部长朱丽兰,时任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王春正,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成员希旺特·布杰德尔,时任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张佑才等。(资料图片  国际竹藤组织/供图)


为何总部落户中国?

    曾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现任国际竹藤组织副总干事的李智勇博士,显得儒雅、干练。一落座,他就先回答了记者“为什么竹藤组织总部落户中国”的问题。李智勇博士说:“国际竹藤组织确实是第一家、而且至今仍是唯一一家总部设在中国的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我为什么要加上全球性?这是与区域性组织相区别的。中国也有几家区域性国际组织,如上海合作组织和亚太森林网络,但说到全球性的政府间组织,我们是唯一的一家。总部设在中国有两个背景,一是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主导的‘南南合作’的大背景(编者注:由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分布在南半球或北半球南部,因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竹藤组织是推动‘南南合作’的重要平台。为什么呢?我们现在有38个成员国,除了发起国加拿大以外,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第二个背景是,竹藤资源虽然在全球广泛分布,但是在培育、保护和加工利用方面,中国有着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非常成熟的、先进的技术,所以大家希望总部设在中国,能够使成员国共同分享中国的经验和技术。而中国作为东道国政府,也为国际竹藤组织的建立和运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重要的支持。”

    记者了解到,国际竹藤组织是由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共同发起,以1997年11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签署《成立国际竹藤组织协议》为标志,宣告成立的。第一批成员国有中国、加拿大、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秘鲁和坦桑尼亚等9国。第一任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主席由曾担任过加拿大外交部副部长的高登·史密斯(Gordon Smith)先生担任,由时任中国林科院院长的知名林业专家江泽慧教授担任联合主席至今。

中国竹资源和技术全球领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挺拔的竹子是刚直气节的象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代画家郑板桥的《竹石》诗这样描写竹子坚定不移的个性。而作为攀缘植物的藤,则给人能屈能伸、看似柔弱实则坚韧的印象。

    李智勇博士介绍,中国是世界上竹类分布最广、资源最多、利用最普遍的国家,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我国南方是竹资源的主要分布区,1996年评出了中国十大竹乡,东到浙江安吉的竹区,西到四川宜宾的“蜀兰竹海”,还有福建建瓯、江西崇义、湖南桃江、贵州赤水等。2006年又新增了30个竹乡,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竹资源的丰富。就像欧洲人的血液里一定有“森林元素”一样,中国人的身体里也一定有“竹基因”,因为竹子与中华文明,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李博士指出,我国的竹林种植面积是稳中有增。国家林业局近年来加大了森林保护力度,在分类经营中,部分竹林也划到了公益林中以加强保护。“国家一直很重视竹林资源的培育,包括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比如浙江选育出的一种雷竹,就是专门的笋用竹,通过科学培育和积极营销,让当地百姓好好地富裕了一把。还有四川丘陵山区的一些山上过去大量种植着单一的柏树,现在开始大量间种麻竹。麻竹产笋,长得又快又好,百姓非常喜欢。”

    李智勇接着说,在加工利用方面,中国也是领先的,除了传统的竹藤家具,后来开发的包括竹地板、竹纤维等竹资源加工技术,我国都位居前列。“我给你举个例子,西班牙的马德里国际机场,是世上唯一用竹材做屋顶的机场,他们采用的就是中国的竹技术和产品,而且完全符合欧洲的防火标准。这个标准非常严格,如果通过不了,是不允许用竹材的。而攻克了这个技术难题的,是中国浙江一家叫作大庄的公司。这家公司研发的竹材产品通过了欧洲非常严格的防火标准检验。从设计艺术上看,这是最具特色的一座机场;从技术层面看,也是高新技术云集,非常了不起!”

    李智勇博士的话,在我们后来参观竹藤展厅的时候,得到了生动的印证。
 


国际竹藤组织副总干事李智勇博士正在接受《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采访。李博士和记者坐的就是白藤编织的漂亮沙发椅。
摄影/李方宇

竹子对环保有特殊贡献

    参观过上海世博会的人可能还记得,印度馆有一个硕大的竹子穹顶;印度尼西亚馆一排长约10米的原生态竹子穿墙而出;越南馆则用翠竹搭配碧海、蓝天,显出一派乡村风情;挪威馆更是将挪威木材与中国竹子黏合成胶合板,营造出特殊的天然质感;西班牙馆更让人印象深刻,整个展馆使用了8524块藤编板,并以竹材做内饰,人称竹藤版的鸟巢,后来这个展馆还荣获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的国际建筑大奖。可见,竹藤材料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喜爱。那么,为什么说竹和藤是绿色环保材料呢?

    对这个话题,李智勇副总干事显得很有兴趣。他首先强调了竹子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全球气候变化是个不争的事实。除了在工业、交通、能源等领域致力节能减排,还应关注生物固碳。比起树木,竹子的优势是长得快,生物量很大,有益于固碳。竹藤制品用上十几二十年,就是长期固碳。”“固碳”也叫碳封存,分为物理固碳和生物固碳。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将其固定在植物体内或土壤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减缓全球气候紊乱趋势。

    李博士还介绍说,与石油等不可再生的矿物质能源相比,经过烧制的竹炭其实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能。《纽约时报》曾报道,由于大多数烹饪都在室内,每年因燃烧木材所造成的室内污染,导致约200万人死亡。在撒哈拉以南非洲,70%的人依赖木头取火煮饭。每年,非洲消失的森林面积相当于瑞士的国土面积。而竹和竹炭的燃烧热值比木材高,焚烧比木头和木炭更有效,也不会在锅炉里留下黑色的粉尘,更有益人们肺部健康。另外,竹子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与树木不同的是,竹子的根系超强大——竹鞭延伸得非常广,可以说是在地下编织了一个生态防护网,南方降大雨时,它会减缓雨水对土壤的冲击和侵蚀,同时还会把雨水涵养在土壤里,使它慢慢地释放,即“减少有害水,增加有效水”。竹林既可以减少造成洪涝的“有害水”,又能在缺水的时候逐步释放出“有效水”,缓解旱情。

    此外,竹根还能过滤掉土壤中的重金属,使其他植物健康生长。1996年,国际竹藤组织在印度阿拉哈巴德邦的一个废弃砖场上,开展了4000公顷退化土地恢复项目,种植了大片竹子。截至2003年,该地区赤裸的红壤土地已经完全被绿色覆盖,农民又开始在这片土地上耕种了,当地尘暴的爆发频次大大降低,地下水位还提升了7米!

    竹子还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如国宝大熊猫就生活在竹区里,繁衍成长均依赖竹子。卢旺达的山地大猩猩也以竹子为食。李智勇总结说,在保护生态、改善生计、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各个方面,竹子都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宝贵礼物。


英国人设计建造的“弯曲小屋”,是给那些在灾难中失去家园的人提供的应急避难处。整个篷屋利用钢缆和竹子的自然弹性支撑,组装、拆卸、运输都很容易,可多次利用,减少建筑浪费。

国际竹藤组织/供图

 

目标:2015年实现50个成员国

    2011年,国际竹藤组织围绕绿色增长、包容发展、公平贸易、南南合作等新主题,更新了面向2015年的发展战略。在成员国发展方面,其具体目标之一是,到2015年把成员国数量增加到50个。李智勇充满信心地说:“实现50个成员国的目标,值得期待。”

    李智勇解释说,国际竹藤组织成员国有两大类:竹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截至目前,已经有38个成员国加入,然而,拥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是竹产品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国际竹藤组织正在积极争取欧盟的加入,双方的对话、谈判程序正在进行之中。此外,国际竹藤组织也在与墨西哥、巴西、泰国、新加坡等国进行对话,这些国家对国际竹藤组织都非常有兴趣。

    “我们的目的不是追求数量多,而是注重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我们认为,中等规模的国际竹藤组织,效率会更高,‘50个成员国’的目标是希望在结构上更合理些,多发展一些消费国,使生产国和消费国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

    关于加入国际竹藤组织对各成员国的好处,李智勇说:“设立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互惠协作网络,在成员国间分享经验,凝聚共识,共同发展,在帮助各国发展竹藤产业、保护生态的同时,也使老百姓受益。”在中国商务部的支持下,国际竹藤组织每年都会针对成员国开展一系列培训。今年是国际竹藤组织成立15周年,在商务部支持下,竹藤组织将邀请成员国副部级以上高官,来华举办‘国际竹藤绿色经济与包容发展’的高层研讨会,将中国的一些绿色发展理念传递给成员国,同时组织他们到浙江、安徽考察观摩。

    李智勇还告诉记者,国际竹藤组织是个公益性的非营利机构,成员国的会费收取很有限,在机构运行资金方面,中国作为东道国政府给予了极大支持,中国的慷慨资助也使包括埃塞俄比亚等许多成员国深受其益。

    根据李副总干事提供的线索,记者找到美国《纽约时报》3月13日发出的一篇新报道,报道中提到,一个世纪前,埃塞俄比亚的森林覆盖率高达35%,然而到了2000年,骤减为3%。惊人的数字变化是埃塞俄比亚人燃烧木材、砍伐森林所致。2007年,埃塞俄比亚种植了700万棵树,却无法扭转森林减少的局面。为此,国际竹藤组织来到埃塞俄比亚展开合作项目,为当地人提供竹苗,开展竹子种植培训课程,教村民们烧制竹炭卖给城里人,减少砍伐林木……

    李智勇说,这里边就有中国政府提供的技术培训等支持。


世上唯一用竹材做屋顶的机场——西班牙马德里国际机场,采用的就是中国的技术和竹材,而且完全符合严苛的欧洲防火标准。

推进中国竹藤标准国际化

    在北京紫竹院公园内有一座竹建筑茶室,其外观看上去与一般房屋无异,但人们不知道,它的主要构件均为竹材,而140毫米的加厚岩棉保温层,可使这个竹建筑冬暖夏凉。这正是国际竹藤组织在华实施的竹建筑示范项目之一,希望借此向公众推广节能环保的竹建筑。

    与砖混和木建筑相比,竹子的抗震性更强,也相对便宜、环保。但由于竹建筑缺乏国际标准,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抵押和保险,因此专业建筑师一般不采用竹子做原料。2005年,国际竹藤组织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合作,发布了竹建筑国际标准,各国可在该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国的竹建筑标准,一旦标准在更多国家合法化,将会有更多人愿意投资竹建筑产业。

    “到目前为止,中国发布的竹藤标准已有66项,其中,国标有13项,行业标准21项,再加上其他标准32项。而国际上同类标准大概只有五六项。其他国家,如印度制定了两项,哥伦比亚也有两项,美国夏威夷州也发布了一个竹建筑标准,但总的来看,中国在竹建筑标准制定上走在了前面。”李智勇表示,中国的66项标准涉及方方面面,小到牙签,大到竹胶合板、竹地板,以及生产设备等。如果我们的标准得到国际承认,中国的企业就将占有市场先机。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使中国的标准国际化。首先是借用国际竹藤组织这个平台,向各成员国介绍中国的标准, 其次是在推广应用中逐步得到国际的认可。我们希望与ISO加强多方面的合作,竹建筑标准只是其中之一。”李智勇告诉记者,今年新加入的成员国牙买加,就对中国的标准非常感兴趣,希望国际竹藤组织提供帮助,把这些标准介绍给牙买加。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定标准。对于竹藤标准的问题,中国已经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在推进,努力抢占竹藤行业标准的制高点。”

*      *      *
    有人指出,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不是生态系统本身造成的,而是人类的文化系统造成的,是我们的文化系统出了问题,比如一个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一个国家的发展理念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还是单纯的GDP增长,这些都是文化的缩影,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也都是受文化影响的。

    国际竹藤组织中方联合主席、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教授2010年曾提到:“大产业孕育大文化,大文化支撑大产业。产业只有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才能做大做强,持久发展。”在她看来,竹产业是绿色的朝阳产业,在中国乃至世界弘扬竹文化,推动绿色增长,促进包容发展,是国际竹藤组织的历史使命。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扫描识别二维码下载

“友绿”APP

研报、课程、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订阅“友绿网”公众号

iGreen114

友绿原创资讯,欢迎分享投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