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布的《滨海新区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试验区建设工程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新区将加快国家公园、多级生态公园建设,完善绿色生态;探索碳普惠激励机制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支持中新天津生态城扩大绿色零碳建筑规模等,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方案》提出,新区将加快推进居住建筑、老旧小区改造和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改造,倡导践行绿色生活,加强中新天津生态城“零能耗智慧建筑”经验复制推广及规模化发展,积极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同时,围绕客运枢纽、轨道站点、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等关键节点,完善非机动车等中低运量交通工具接驳。

2023-07-20

近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倡导绿色低碳设计和施工理念,持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持续推动老旧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城镇建筑和基础设施智能化运行管理水平。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和绿色建造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加快开展建筑能耗限额管理,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开展建筑领域低碳发展绩效评估。发展绿色农房。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水平。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加大“光伏+”、微电网、风光

2022-08-22

8月15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建立绿色金融支持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储备项目库的通知》,包括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低碳建筑及零碳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基地、绿色建材应用项目。

2022-08-16

8月9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规划》,提出到2025年,超低能耗建筑累计推广规模达到500万平方米以上。强化建筑运行能耗精细化管理,加强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综合管理,建立从能源供应到能源消费全覆盖的数据体系。强化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研究开展重点公共建筑全能耗定额管理,加强超限额建筑监管。完善清洁供热体系,推动供热锅炉和供热管网智能化运行管理,新建建筑全部建立供热计量系统,集中供热的公共建筑实行热计量收费制度。“十四五”时期全市单位建筑面积供热能耗下降10%左右,建筑领域碳排放总量力争实现增减平衡、稳中有降。

2022-08-11

7月28日,广东惠州印发《惠州市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循环与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对绿色建筑、近零能耗建筑、超低能耗(被动式)及零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含可再生能源应用、光伏建筑)、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装配式建筑等给予支持。 绿色建筑一星级标识项目每平方米支持20元,单个项目支持上限为50万元;二星级标识项目每平米支持50元,单个项目支持上限为80万元;三星级标识项目每平米支持100元,单个项目支持上限为100万元。 超低能耗建筑项目每平米支持100元,单个项目支持上限为100万;近零能耗建筑项目每平米支持150元,单个项目支持上限为150万元;零能耗建筑每平米支持200元,单个项目支持上限为200万元。 既有建筑项目正在实施节能改造工作的,受益建筑面积每平方米支持10元,单个项目支持上限为30万元;既有建筑已完成节能改造工作的,受益建筑面积每平方米支持15元,单个项目支持上限为40万元。执行《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评价标准》(GB/T51141),按照建筑面积,一星级标识项目每平方米支持20元,单个项目支持上限为50万元;二星级标识项目每平米支持50元,单个项目支持上限为70万元;三星级标识项目每平米支持80元,单个项目支持上限为90万元。

2022-08-08